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全方位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坚持“以课化人”。结合课程特点,如《中国税制》突出依法治税、《比较税制》突出制度自信、《税票鉴赏》突出以史鉴今、《税收筹划》突出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教育等,以点带面建设系列课程思政案例库,实现课程教学专业深度”“政治高度”“生活温度”“视野宽度的有机统一。

推行“以馆育人”。建设国内高校首座税收票证博物馆,有机联动第一、第二课堂。利用博物馆开展现场教学,用鲜活的红色税收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和专业学习热情;将博物馆开辟为专业实践基地,作为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学科竞赛活动的重要场所。

践行“以赛励人”。引导学生聚焦国计民生、社情民意等创作作品,参加各类学术竞赛,拓展思政育人空间,培育“家国天下”大情怀。学生作品《“税票红”感召“青春红”,践行新时代新青年使命》荣获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2多维度建设交叉融合课程体系

跨学科协同建设交叉融合课程。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需要,突破传统财税学科口径限制,推进税收学与信息、统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与本校信息管理、统计学等学科团队合作,创建《财税大数据分析》《财税数据建模》《机器学习与财税数据挖掘》等新兴交叉融合类课程。

校企合作开发交叉融合教材。策应国家对财税人工智能系统开发、大数据财税业务处理等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与税友集团、上海东方数字财税技术发展研究院等合作,开发适应交叉融合课程教学需要的新兴教材。

跨学科培训提升交叉融合教研能力。依托教育部师资培训项目,引导青年教师参加清华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开设的跨学科访学培训,为教师提供跨学科知识融合平台,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信息素养,推动课程和专业的数字化升级。

3)多层次打造开放共享教学资源

丰富线上课程资源。持续优化《中国税制》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际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打造《税法》《税收筹划》《税票鉴赏》等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征纳双方税务争议处理虚拟仿真》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线上资源日益丰富。

探索线下育人共享。依托《中国税制》《税法》等省级课程育人共享计划,定期开设线下跨校见面课,实现校内课程资源的省内共享。

推进全国互鉴共享。依托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平台,与兄弟高校开展《中国税制》《税收筹划》《比较税制》等课程集体备课和教学研讨,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