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1)建成大课堂,思政育人效果好。课程思政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大课堂”已培养人才近万名,课程影响数十万人。2013年建成全国高校首家税收票证博物馆,以馆育人成效受到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宣传报道。《中国税制》2019年先后获评为江西省高校课程育人共享计划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1年获批为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税收学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成效先后在2020年《中国税务报》整版和2022年《江西日报》报道,产生了广泛影响。

2)拥抱大数据,交叉融合力度强。专业课程群建设对标新文科要求,拥抱数字经济和信息技术,促进了课程、专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强化了交叉融合类课程、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2020年税收学教学团队获评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2021年“财税类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获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022年王雯获评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了税收学专业交叉融合课程建设成效。

3)搭建大平台,开放共享效能优。受教育部财政学类专业教指委等委托,依托《中国税制》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平台,先后举办《中国税制》集体备课、慕课建设和线上教学、《税收筹划》慕课建设与课程教学、《比较税制》教材建设与课程教学、智慧财税论坛等教学研讨活动,推动教学改革经验共享。建设了开放教学资源,《中国税制》等慕课的国内影响日益扩大;2020年《China’s tax system》国际慕课上线,传播了中国税收好声音。2020年《中国税制》课程思政线上分享会吸引了全国高校280余人参加,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作深度报道。

4)着眼大教育,发展引领反响好。积极宣传税收教育新理念,讲好中国税收好故事,推动“教材教师教法”改革,课程群建设成效备受关注。《中国税制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探索》等多篇教改论文在《中国大学教学》刊发;《在红土地上办大学,在高质量上做文章》得到《光明日报》报道;《在红土地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得到《中国税务报》报道。2022年,《江西财经大学全方位打造税收学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穿越时空触摸记忆,带你走进全国首座税票博物馆》《对标新文科 打造新优势—江西财经大学税收学专业推进交叉融合课程建设》等文章在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发表,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