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果创新点
(一)构建了“浸润式”课程思政新模式
坚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并重。税收学专业形成从本科生低年级至高年级全覆盖的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课程。低年级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主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专业学科导论课程和第二课堂活动为辅,旨在学生生活实际和道德认知水平基础之上,形成三观教育、历史教育与爱国教育;高年级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主要以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结合社会实践和实习实践的形式予以加强,坚持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旨在学科认同与专业认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道德意识和人文能力。
打造“课程思政”品牌课程。聚焦人民至上价值导向,立足红土地,充分挖掘中国共产党百年治税历史知识,尤其是中央苏区时期红色税收历史,丰富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发挥中国税收票证博物馆功能,强化人民税收、法治税收教育。在思政元素上,将“政治高度”与“生活温度”有机统一;在教学方式上,将“春风化雨”的思政教育转化为“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课程教学团队从税制发展历史、改革方向、文化基因、社会贡献、前沿问题、内在逻辑、研究范式等众多领域挖掘思政元素,以《中国税制》课程为例,课程植入“法治中国”“家国情怀”“以民为本”“文明和谐”“诚信纳税”“四个自信”“大国担当”等丰富的思政元素,编写了“法治中国与中国税收法定”“发展为了人民:乡村振兴中的税收政策”“关心国事:理解促增长、保就业、惠民生中的税收政策”“美丽中国:环境治理中税收政策”“初心使命:税收与共同富裕”等29个鲜活的思政教学案例,坚持规范的知识传授、严谨的理论阐释、深刻的思想教育并重,依据学科前沿动态重构知识体系,实现工具化知识传授与价值化理念塑造的有机统一。《中国税制》课程2019年获江西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同时获江西省高校课程育人共享计划项目立项,2021年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王乔教授等多人获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称号。
构建多场景、多方式、全方位、全要素的又红又专“浸润式”课程思政模式。课堂内,以专题教学、案例教学、微课等形式,将思政素材融入课程教学;课堂外,探索互联网“云思政”教学模式,打破时空限制,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优秀校友等开展线上交流,打造全时空浸润式育人环境与育人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网络运用三维教学方式的融合统一。通过“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虚拟仿真+切身体验”联动,实现“专业+课程+思政”融合,传承红色基因,实现“浸润式”无声育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税收法治观念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创办国内高校首家税收票证博物馆,建设税收历史文化教育基地。馆内我党早期的税收票证实物为帮助学生加强党史学习、了解我党光辉历史提供了生动的教学素材。在《中国税制》“印花税”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印花税”展厅,感受生动直观的税收历史文化,强化了税史教育和党史教育。
(二)建设了“数字化”交叉融合新课程
对标新文科建设要求,回应社会对财税类专业的新需求。新开设财政学(智慧财税)交叉融合专业(方向)。本专业(方向)旨在培养适应当今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时代财税业务与财税信息海量数据处理、实时云计算化需要,具备扎实的财政税收专业知识,掌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具有宽广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跨学科高端复合型财税人才。财政学(智慧财税)专业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紧扣财政学专业要求,充分交叉融合财政学、税收学和信息管理三个学科领域,培养具有跨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厚基础、宽口径、精理论、强实践”的“信、敏、廉、毅”素质的智慧财税类复合型人才。
加强交叉融合课程建设,重构和优化专业课程群。2020年以来,积极开发新课程,建设了《机器学习与财税数据挖掘》《财税大数据分析》《财税数据建模》等交叉融合类新课程。下一步将立足新的专业课程群,强化与税友集团、上海东方数字财税技术发展研究院等企业的合作,服务新需求,开发一批具有本校特色的、符合新的专业课程群要求的税收学专业教材。
(三)打造了“360度”共享资源新体系
坚持立体化发展,持续推进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王乔教授领衔的《中国税制》课程2016年经教育部审核,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7年获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上线中国大学MOOC;2019年获批江西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China's tax system》于2020年获批国际在线开放课程,在“学堂在线”上线;2020年荣获江西省防疫期间线上教学优质课(本科组)二等奖。
《中国税制》慕课在线运行以来,课程组充分利用慕课所具有的动态性、交互性的特点,增强课程教学内容的鲜活性、趣味性和新颖性。一是对相对复杂的税制原理和税法条文等教学内容进行碎片化、富媒体化处理,形成42个精炼、内容完整的知识点,满足学习者碎片化学习的需求;二是将专题视频、富文本、随堂测验、单元测验、单元作业和视频直播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在教学活动中;三是运用课后讨论、答疑等形式,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涉税事件、税制改革动态等开展充分的互动交流。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使得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新颖、立体和鲜活有趣。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中国税制》课程教学活动设计合理,既适合学习者网上学习,也适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灵活运用。课程教学团队紧紧抓住增强互动性这一关键,通过慕课技术的有效应用,推动和实现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变革。一是通过课程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测验、作业、考试等教学组织活动,及时开展在线辅导与测评;二是课程组通过“排班值日”的方式,安排专业教师答疑,并将硕士生、博士生纳入助教团队开展辅助教学;三是充分利用慕课平台“讨论区”、“直播课”等板块功能,提升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总之,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慕课平台参与广泛、问答互动快捷等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中心地位得以实现,进而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局面,教学效果显著提升,教学组织实现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深刻转变。
发挥先锋引领,打造课程群组高峰。在《中国税制》在线开放课程成功建设的基础上,带动其他专业课程在线开放运行。2020年,陈荣教授领衔的《税法》课程获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并荣获江西省防疫期间线上教学优质课(本科组)三等奖。2021年,姚林香教授领衔的《税收筹划》课程获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培育立项。
税收学课程群建设仍在不断探索之中,开放共享方面又有新的突破。2022年王乔教授领衔的《中国税制》课程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40名团队成员来自10所高校,其中东部地区高校4所,中部地区高校3所,西部地区高校3所;综合性大学3所,财经类大学7所。15名主要成员来自税收学、财政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和思政教育等不同学科、专业。
扩宽课程建设视野,筑就精品项目支撑。课程群依托专业江西财经大学税收学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课程群所在系部牵头建设并获批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项目、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江西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王雯博士荣获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二等奖。中国税票博物馆获批为“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学生项目《“税票红”感召“青春红”、践行新时代新青年使命》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红色专项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