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果成效与推广应用
1.建成了多门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
税收学课程群贯穿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打造“360度”多层次精品课程资源体系。税收学专业目前已拥有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与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各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
《中国税制》课程获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国际在线开放课程,并入选江西省高校课程育人共享计划。2020年《China’s tax system》国际慕课上线,传播了中国税收好声音。2020年《中国税制》课程思政线上分享会吸引了全国高校280余人参加,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作深度报道。
与此同时带动了其他精品课程建设。《税法》和《税收筹划》课程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06)、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9)和省高校课程育人共享计划项目(2019)。《征纳双方税务争议处理虚拟仿真实验》获批省教育厅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019)。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以点带面发挥示范效应,带动了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2.获得了多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中国税制”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2013年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以核心胜任力为导向,主干课程‘五度六维’金课建设行动》2019年荣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红”“专”结合的财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2019年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税制》《税法》课程2020年荣获江西省防疫期间线上教学优质课(本科组)二等奖和三等奖。《中国税制》教材获评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
3.开展了多项教学改革研究并取得成果
《新文科背景下财税类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2021年获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立项。《基于SPOC视阈的高等财经院校税务专业教学模式及特征研究》2018年获江西省教改重点项目立项;《MOOC视域下大学教师的角色转型探索与实践——以<中国税制>课程为例》《新文科背景下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研究——以<中国税制>为例》分别于2018年2020年获江西省教改项目立项。
《<中国税制>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探索——以<中国税制>为例》的教改论文分别在《中国大学教学》杂志(2015年第2期、2020年第12期)发表;《MOOC视域下高校教师的角色转型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国税制>课程组的调查》、《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优化:以<中国税制>为例》分别在《高教论坛》2020年第11期、2021年第11期刊发。
这些教学改革研究成果等,促进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
4.促进了教学团队教研能力的提升
目前税收学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3人,博导7人。专任教师中拥有教育部财政学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1人,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和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1人,全国税务硕士专业学位教指委委员1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3人,国家一流课程负责人4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江西省教学名师3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3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名,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名,江西财经大学“教学十佳”4人,江西财经大学“师德标兵”2人,具备双语专业教学能力的教师6名。
团队负责人王乔教授担任教育部财政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中国税务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近年来,教研团队建设成绩斐然。2020年税收学教学团队获评“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王雯博士2020年荣获第四届江西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一等奖,2022年荣获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王乔、姚林香等8人2021年荣获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称号。
教研团队产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财税支持政策研究》于2016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法治中国背景下的税收制度建设研究》于2017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立项,研究成果《法治中国背景下的税收制度建设研究》在人民出版社出版;论著《共和国税收征管70年》于2020年在人民出版社出版;论著《税票与财税文化》于2020年在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
5.打造了独具特色的红色税收教育实践基地
江西财经大学中国税收票证博物馆2016年获批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江西省优秀社科宣传普及基地,已成为税收历史、红色税收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进行学科竞赛项目培育,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
2022年10月8日,以丛树海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鉴定,认为“该成果符合新文科要求,抓住课程建设这个“牛鼻子”,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改革理念先进,思路清晰,组织有力,有力推动了课程革命、教学质量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和税收人才培养,形成了丰富的改革成果,成效突出,特色鲜明”。
1.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应用效果
一是国家级精品慕课受益面广。国家级精品慕课《中国税制》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运行自2017年6月开课,第一期开课学习人数达14720人,实现了课程组预设的“走出校园、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和“为天下人之师”的建设目标,课程得到全国不同专业领域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的认可,受众对象广泛,社会反响良好。截止2022年10月已开课12次,累计选课人数达92584人,单次选课人数最多达到18175人。《China’s tax system》国际在线开放课程于2020年成功上线,课程影响力持续提升,向全世界传播了中国税收理论和政策好声音。《中国税制》慕课建设得到了教育部财政学类教指委、中国税收教育研究会等组织的积极评价,认为该课程“教学团队力量雄厚,教学成果丰富,契合慕课建设要求”“具有较高的慕课制作水平,是推进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创新,尤其是课程建设创新的亮点”。
二是带动了其他课程的慕课建设。《中国税制》慕课的成功建设,也为税收学专业其他课程建设慕课积累了经验,《税法》《税收筹划》《税票鉴赏》等慕课相继上线。其中,《税法》于2020年2月成功准入中国大学MOOC,截止到2022年10月累计线上开设4次,包括校内外的选修总人数达2.5万人次;《税票鉴赏》于2019年在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网和超星两大平台运行,2020年6月获评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1年12月立项为江西省线上一流课程,也是学习强国江西平台第一个上线的慕课,课程运行状况良好、受益人数众多,在同类课程在爱课程网选用人数名列前茅,选课学校覆盖中央财经大学等国内外445所学校,平均每期开课人数500人以上。
2.教学改革成果及其应用效果
一是推动教学改革成果共享。先后举办《中国税制》集体备课经验分享会、《中国税制》慕课建设和线上教学经验分享会、《税收筹划》慕课建设与课程教学研讨会、《比较税制》教材建设与课程教学研讨会、“智慧财税”论坛等,推动了国内同行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二是助力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学校面向税收专业和会计专业学生的“中国税制”课程实行混合式教学,促进了翻转课堂、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的运用,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课后讨论相结合,在线测验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等方式,转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力推动了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增进了教学互动,推动教学方式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显著提高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的主动性。
3.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示范效应
《中国税制》课程2021年获评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王乔教授等多人获得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称号。2019年获江西省高校课程育人共享计划项目立项,获评江西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0年3月受教育部财政学教指委委托,通过腾讯会议举办“《中国税制》课程思政线上分享会”,全国十多所兄弟院校的280多位教师在线观看直播,人民日报、凤凰网、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海外网、凤凰网等做相关报道。
4.中国税收票证博物馆建设的社会反响
2013年9月全国高校首家以税票命名的博物馆(中国税票博物馆)落户我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内众多媒体如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凤凰网、江西卫视新闻联播等对税票博物馆的建成进行报道。建馆9年来,该馆已接待社会各界和兄弟院校专家学者参观考察达60000余人次,获得各界的一致好评。
(三)成果推广应用
1.兄弟院校推广应用
“价值引领、交叉融合、开放共享”的税收学专业课程群建设探索与实践成果,支撑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构建了高质量教材体系,建成了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培养了高水平教研团队和教学名师,培养了一流人才,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得了社会认可和高度评价。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吉林大学经济学院等采纳本成果教学改革经验做法,并推广应用。
2.相关报刊媒体报道和推广
课程群建设和教学改革成效备受关注,得到相关报刊媒体的报道和推广。教育界主流核心期刊《中国大学教学》先后刊发了《“中国税制”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2015年第2期)、《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探索—以“中国税制”课程为例》(2020年第12期)等多篇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对我校《中国税制》课程建设的经验做法进行推广。
2019年12月23日,光明日报以《在红土地上办大学在高质量上做文章》为题,对我校立足红土地办学的实践和成果进行了报道。2020年12月16日,中国税务报以《在红土地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走进江西财经大学》为题,整版报道推介了我校立足红土地开展红色税收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实践和办学成果。
在2022年博物馆日(5月1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江西总站的记者走进江西财经大学,以《穿越时空触摸记忆带你走进全国首座税票博物馆》为题,对我校建设税收票证博物馆,开展红色税收教育、传播红色税收文化的做法进行了专题报道,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2022年6月15日、6月16日,中国税务报和新华网分别以《思政牵引打造税收“金课”》《思政引领铸魂育人——江西财经大学税收学专业课程团队的红色税收教育实践》为题,对税收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进行报道和推介。2022年10月6日,江西日报也对我校税收学专业全方位打造课程思政铸魂育人体系的做法进行推广报道。
2022年10月18日,中国教育报以《对标新文科打造新优势—江西财经大学税收学专业推进交叉融合课程建设》为题,对我校税收学专业开展新文科建设,建设交叉融合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实践成果进行了报道和推广。
2022年10月24日,光明日报对我校持续打造“金专”“金师”“金课”,着力培养一流人才的思路、举措进行了专题报道和推广。